本节主要讲解如何识破资产负债表中的财务造假。
■ 资产负债表的恒等式:资产=负债+所有者权益。这个恒等式是静态恒等式,只反映某个时点的情况。
■ 关于资产负债表还有一个动态恒等式:资产=负债+所有者权益+收入-费用。这个动态恒等式揭示了财务造假的底层逻辑。
前面讲过:财务造假=资产虚胖,资产虚胖必然要虚增未分配利润,根据动态恒等式,如果一家公司要虚增利润,那么它必定要虚增收入或虚减费用。根据动态恒等式,无论是虚增的收入还是虚减的费用都会虚增资产,这些虚增的资产会反映在一个或数个资产科目中,所以只要有财务造假行为,就一定会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科目中留下痕迹。
■ 财务造假严重的公司都会采取虚增收入的方式,因为通过虚减费用来增加利润,能虚增的空间太小了,而虚增收入就不一样了,想要多少就可以有多少。所以财务造假几乎必然伴随着虚增收入,不虚增收入的财务造假,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财务造假。
⭐ 虚增收入分为两种:一种是不产生现金流的虚增收入;一种是产生现金流的虚增收入。由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水平、财务造假预算、业务模式的不同,有的上市公司会选择第一种方式,有的上市公司会选择第二种。
① 不产生现金流的虚增收入:虚增收入,不虚增货币资金。这种财务造假往往和关联公司签订购销合同,形成应收账款,通过虚增应收账款的方式虚增收入。因为增加的是应收账款,所以货币资金没有增加。
② 不产生现金流的虚增收入:虚增收入,虚增货币资金。虚增货币资金指账面上增加了货币资金,但实际上银行账户里并没有这笔现金。采用这种方式造假的公司也是和关联公司签署购销合同,然后虚增货币资金科目里的金额而不是应收账款科目里的金额。这样通过财务报表就相对不容易被发现,但是这很容易被审计发现,因为银行账户的资金是可以查的。造假公司可以通过私刻印章、虚假回函、伪造存单、伪造流水等手段来骗过审计。总之该提供给审计的存款单,银行流水啥的都和真的一样,但都是假的。
③ 产生现金流的虚增收入:虚增收入,实增货币资金,虚增流动资产。这种财务造假通过虚增预付款项、其他应收款科目的金额把钱转到关联方公司,然后通过和关联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形成“真实”的现金收入,真实增加货币资金。
④ 产生现金流的虚增收入:虚增收入,实增货币资金,虚增非流动资产。这种财务造假通过虚增在建工程、固定资产等科目的金额把钱转到关联方公司,然后通过和关联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形成“真实”的现金收入,真实增加货币资金。
■ 这种造假方式比实增货币资金,虚增流动资产更高明。因为预付款项和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异常还是比较容易发现,而在建工程、固定资产科目的异常就相对不容易发现了。
■ 固定资产、在建工程本来金额就很大,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,而且很难说清楚在建工程或者固定资产究竟值多少钱,所以这里就成了藏污纳垢的好地方。
■ 而且当在建工程转成固定资产之后,就可以通过折旧或减值来清除痕迹。